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弄泥满衣

弄泥满衣 满心欢喜 闻着陶土的味道修炼

 
 
 

日志

 
 

中学老师“捞过界” 课程改革结缘陶艺  

2011-03-15 14:32:13|  分类: 织梦邂逅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1/28/content_1256506.htm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足迹寻: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舒文

中学老师“捞过界” 课程改革结缘陶艺 - 燕泥陶语 - 弄泥满衣
郑舒文工作照
中学老师“捞过界” 课程改革结缘陶艺 - 燕泥陶语 - 弄泥满衣
作品《盛》
中学老师“捞过界” 课程改革结缘陶艺 - 燕泥陶语 - 弄泥满衣
作品《竹报平安》

   他被称为“捞过界”的“陶瓷佬”,专业是源自西方的油画,却在陶艺创作上成绩斐然。他的梦想是以一名中学教师的身份,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在年轻人中的传承。

  文/图 记者龙乐乐、黄建华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年仅41岁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简称“华师附中”)的美术教师郑舒文。

  缘起:

  课程改革结缘陶艺

  “走上陶艺的道路,完全是一个契机。”郑舒文如此形容他与陶艺的缘分。

  1994年,郑舒文所任教的华师附中在中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计划创办陶艺课室。郑舒文在华师美术系毛建雄教授的带领下赴瓷都景德镇考察学习,邂逅了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研究会理事的陶艺大师韦恩·海格比。

  韦恩先后两次来到华师附中,力促陶艺科室建成。1999年,郑舒文的陶艺课正式开课。

  作品:

  张扬“竹”的生命力

  据了解,郑舒文的作品多次获邀参加各类国内外艺术展览,曾获国际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34项。

  郑舒文创作的作品主要是器皿类。“我的符号是三足。”郑舒文指着一个名叫《盛》的作品说道,作品的创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果实、花朵,但又像是盛物用的竹筐,三个竹子状的“足”稳固地支撑着整个作品。“三角是最稳定的一种结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艺术符号。” 

  郑舒文把记者带到一个名叫《竹报平安》的作品前,解释道:“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爆裂的竹头,在新春到来时又重新孕育出新的竹牙,这是竹子特有的生命力:就靠一条根就能生生不息。”

  教学:

  3/4学生选择陶艺课

  在郑舒文的工作室里面,有专门的一面墙用来陈列学生的作品,虽然手法稚嫩,但郑舒文提及这些时不无骄傲。“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兴趣很大。华师附中四分之三的学生都选了陶艺课。”郑舒文说。

  开课12年间,华师附中的陶艺室已被列为省青少年陶艺培训中心,成为了广州教育界的实践基地。许多学生从这里走上了专业的美术道路。

  他的期待:

  当工艺美术推广的“垫脚石”

  自称“半路出家”的郑舒文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陶艺技能,渐渐在广东陶艺界拥有了一席之地。“这就叫教学相长。”郑舒文笑言,“年轻人的喜爱,对于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太重要了。”

  去年9月,作为12名特邀客座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郑舒文正式受聘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他对于未来又有什么期待?

  面对这个问题,郑舒文没有迟疑:“在工艺美术普及的过程中,我希望自己能够充当一个‘垫脚石’的作用,让更多大师的作品得到普及,让更多的美术老师参与到这个事业当中来。”

  评论这张
 
阅读(306)|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